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劉尚希:今年8.5萬億政府債券發(fā)行 需貨幣政策配合
2020-05-25 10:19:58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并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為了對沖疫情的影響,宏觀政策力度加大,積極財政政策“三箭齊發(fā)”,今年中央和地方新發(fā)行的政府債券規(guī)模達到8.5萬億(2020年一般預算赤字規(guī)模約3.76萬億元,地方專項債規(guī)模3.75萬億,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總計約8.51萬億元),相比去年增長了73%;貨幣政策方面,明確提出降準降息、引導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等。

如何看待這一系列部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經濟增長內置于就業(yè)當中

《21世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定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900萬人以上,是否需要一定經濟增速加以保障?

劉尚希:因為全球疫情沖擊帶來很大不確定性,要設定一個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很困難。經濟增長最終要落到就業(yè)上來,所以今年把目標轉換了一下。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保住了就業(yè),也就保住了經濟基本盤,把經濟增長內置于就業(yè)當中。

過去,我們總習慣認為,經濟增長是前提,只有經濟增長了才會帶來就業(yè)。其實,增長和就業(yè)的關系在新的條件下也許已經倒過來了,通過擴大靈活就業(yè)、鼓勵創(chuàng)新帶動就業(yè)、推動高質量就業(yè)等,其實也會促進經濟增長。

要實現900萬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仍然要爭取今年經濟的正增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前,我國經濟還在恢復中。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今年我國經濟實現2%-3%的增長需要努力。

需要貨幣政策積極配合

《21世紀》: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宏觀政策加大了力度。如何看待政府債券規(guī)模達到8.5萬億元,穩(wěn)健貨幣政策方面要更加靈活適度等這系列部署?

劉尚希:從整體來看,這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體現了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宏觀政策加大力度,并不是大而化之地對沖,而是針對當前的關鍵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對沖。

通過更大力度的政策,來對沖疫情影響,給經濟注入更大確定性。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財政和貨幣政策主要應圍繞“六保”展開,也更加強調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重點在保就業(yè)、保民生、?;鶎舆\轉上。今年繼續(xù)推進減稅降費,總規(guī)模達到2.5萬億,通過減負來激發(fā)微觀主體活力。赤字提高到3.6%以上、地方專項債安排了3.75萬億元、特別抗疫國債1萬億元,這都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體現。其中,赤字中新增的1萬億元,以及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資金要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要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穩(wěn)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也強調政策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讓企業(yè)更便利獲得貸款。這句話含義深刻,意味著貨幣政策工具也可能過橋商業(yè)銀行,直達企業(yè)。

今年納入赤字的政府債券,不納入赤字的地方專項債、特別國債都要向市場發(fā)行,總量達到8.51萬億的情況下,對資金市場的影響不小。在市場流動性一定的情況下,政府發(fā)債占用的資金多了,市場上可用的資金會相對減少。這個時候,需要貨幣政策積極配合,避免政府發(fā)債產生的擠出效應、基準利率的抬升。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要推動利率下行。圍繞降低融資成本,央行可能要通過進一步降準、再貸款等方式,來增加市場流動性。其中也不排除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直接增加非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yè)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部分前期出臺的階段性減稅政策,要延長到年底;中小微企業(yè)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甚至延長到明年3月底。如何看待這部分安排?

劉尚希:在去年制度性減稅降費基礎上,疊加上今年階段性減負政策,減負規(guī)模達到2.5萬億,超過去年。減負政策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yè),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也是主要針對中小微企業(yè),財政和貨幣政策相配合保市場主體。

因為中小微企業(yè)受疫情沖擊最大,不僅要給減負,還要避免現金流出問題。保住數量眾多、就業(yè)帶動作用強的中小微企業(yè),也就保住經濟基本盤,這需要政策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

不過,這些政策說起來容易,執(zhí)行起來并不容易。有些企業(yè)因為經營不善,需要被市場淘汰;有些企業(yè)是受疫情沖擊,短期遇到困難——比如貸款延期,哪些企業(yè)的貸款可延期,哪些企業(yè)的不能延期,這可能需要金融機構去精準識別風險,做到既不干擾市場優(yōu)勝劣汰機制,同時讓微觀主體有更好更多獲得感。

推動改革改善預期

《21世紀》:當前經濟運行比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在哪?

劉尚希:國內來看,消費乏力是影響經濟的很大不確定因素。因為失業(yè)人數增加,收入下降,會影響到消費能力和意愿。從國外來看,因為全球需求在萎縮,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這對需求和供給端都會造成影響。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比較大。

《21世紀》:今年部署了哪些比較重要的改革事項?

劉尚希: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專門的一節(jié)內容,講如何通過改革來激發(fā)市場主體的活力。

當前,經濟不確定性很大,需要多方努力改善市場預期。優(yōu)化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既是營商環(huán)境的問題,也是體制機制的問題。像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國企混改等,都是當前需要迫切推進的改革項。

關鍵詞: 劉尚希 政府債券 貨幣政策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jié)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yè)協(xié)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yè)包括哪些?
  • 聚美優(yōu)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yōu)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熱點新聞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