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姜樊)3月15日,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的《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當前備老意識較強,超六成受訪者認為應在30歲-50歲進行養(yǎng)老儲蓄規(guī)劃。但“想賺錢”是當前老年人被詐騙的最常見的心理因素。
《報告》顯示,高齡、從未有過正式工作、經濟困難、獨居和身體不太健康的受訪者金融消費意愿相對較弱。在金融產品選擇上,半數(shù)以上受訪者通過和家人商量或聽從專業(yè)人士建議的方式進行金融產品投資。資金安全性是選擇金融產品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老年金融消費者最看重的三項金融產品增值服務是健康管理服務、購物優(yōu)惠和優(yōu)先掛號。
“老年金融消費者在金融消費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投資技巧。”《報告》顯示,受訪者表示最缺乏的五項金融知識分別是投資知識、財務規(guī)劃知識、保險知識、數(shù)字金融知識和糾紛解決知識。
正因如此,老年人被詐騙的案件頻出。《報告》顯示,約一成受訪者在過去三年中遇到過詐騙。其中約四成造成了經濟損失。從被詐騙的原因來看,“想賺錢”是最常見的心理因素,“太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從眾心理”“內心孤單”等也是被詐騙的重要原因。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方彧指出,老年人的“養(yǎng)老錢袋子”不僅關乎老年人個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也關乎老年人家庭的和諧,更直接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一方面,要從國家制度安排、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外部因素“守護”全體老年人養(yǎng)老錢袋子,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更應從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升財富管理能力等內部因素提高老年人“管理”養(yǎng)老錢袋子的個人能力。
《報告》建議,金融機構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將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過程。要完善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建設,構建老年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處理機制和法律體系,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加大養(yǎng)老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強科技賦能、數(shù)字賦能,切實保障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