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七旬老夫妻簽署志愿書捐贈遺體 堅持做志愿20多年令人感動
2021-12-31 08:24:54來源: 極目新聞

年近七旬的楊菊榮終于完成自己的一樁心事:近日,她和老伴陳峻(化名)鄭重地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

從楊菊榮的住處到武漢市漢陽區(qū)紅十字會遺體捐贈登記接收站有7.1公里,駕車最快只需要11分鐘。但是,這條路楊菊榮走了整整兩年。在路上,楊菊榮還在跟陳峻打趣道:“你想好了嗎?現在反悔還來得及。”夫妻這么多年了,他知道妻子的潑辣的性格,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就不會輕易回頭。陳峻還是堅定地點了一下頭。

“在一起大半輩子了,大多數情況下,我是聽他的。”陳峻拍著老伴的肩膀,雙目有神地望著她,笑呵呵地說道。

“楊大姐”做了20多年的志愿者

在楊菊榮居住的武漢市漢陽區(qū)馮家畈社區(qū)吉祥花園小區(qū)里,但凡提起“楊大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伙都說她是好人。

吉祥花園小區(qū)建于2000年前后,共有5棟居民樓、156戶居民。據這個小區(qū)的居民們介紹,小區(qū)剛剛入住的時候沒有物業(yè),環(huán)境非常糟糕,“小區(qū)空地上的野草都有半米高。”

“那個時候入室盜竊,甚至攔路搶劫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一名居民說,僅2000年入住的第一年,小區(qū)就有三、五家住戶被盜,有一家甚至被盜了五次。

那是2000年的一天夜里, 正值凌晨兩點,“咚咚咚……”楊菊榮被一陣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楊菊榮起身,穿好衣服,在老伴的陪同下打開了門。

原來是鄰居老肖。“楊大姐,剛才,有個可疑男子藏在草叢里……”望著老肖驚魂未定的面龐,楊菊榮連忙和老伴把老肖攙扶著進入屋內,泡上茶,好好安慰一番。“這樣可不是個事。”楊菊榮說。

打那時起,她就獨自一個人承擔起為小區(qū)除草的任務。為此,她還自掏腰包雇了一輛挖土車。前前后后一個月,小區(qū)半米深的雜草總算是清理干凈了。

自那以后,志愿者“楊大姐” 的名字開始在小區(qū)內傳開。“那個時候只是單純地想做好事,并不求名利。”

2013年開始,以楊菊榮為首形成了一個“姐妹團”。 “姐妹團”除了在社區(qū)當志愿者做清潔、給生活不便的人士買菜做家務之外,還成了社區(qū)的調解員。社區(qū)副書記劉珊珊說:“她現在成了我們社區(qū)的金牌調解員。”在社區(qū)有不少家庭發(fā)生了家庭內部糾紛或鄰里糾紛都指名道姓地要求“楊大姐”解決。

在楊菊榮的手機里有著歷年“姐妹團”成員的照片。“姐妹團”從開始的幾個人發(fā)展到之后的11人。“姐妹團”剛剛成立的時候全部都是小區(qū)退休的女居民,后來,還有3名男性居民加入進來。

“楊大姐是我們的‘精神領袖’,我都是被她感召加入的。”67歲的李桂華一邊豎起大拇指,一邊笑呵呵地說道。

楊菊榮用手不斷地劃著手機屏幕,看著姐妹們的照片。“大家在一起做志愿者無非就是圖著在一起快樂。”楊菊榮有些傷感,“‘姐妹團’有些人已經去世了,有些也搬走了。”現在的“姐妹團”只剩下5個人,年齡最大的有80多歲,年紀最小的有40多歲。

劉珊珊說,“在楊菊榮和她的‘姐妹團’的努力下讓吉祥花園小區(qū)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qū)煥發(fā)出新顏。”

2020年,楊菊榮被授予“武漢市文明市民”稱號。2021年被街道授予“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一時間,報社、電視臺接踵而至,楊菊榮成了整個社區(qū)的“明星”。

把遺體捐給國家“做最后的貢獻”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整個江城武漢。

足不出戶的日子里,晚上兩人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看看電視是這對老夫老妻打發(fā)時間的唯一的消遣方式。

那個時候,關于生生死死的事情太多了。北京衛(wèi)視一則《新冠肺炎病逝患者遺體捐贈》的新聞吸引了楊菊榮。新聞中,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為了讓醫(yī)學工作者早日找到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在自己去世后將遺體捐獻給醫(yī)學機構。

“要不我們去世后也把我們的遺體捐給國家?這也算為我國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最后一點貢獻。”楊菊榮用胳膊肘拐了一下在一旁陪她看電視的陳峻,試探性地問了問。陳峻未置可否,“以為她只是隨口說說,并沒有太在意。”

第二天,楊菊榮又把自己的想法跟兒子陳海(化名)說了一遍。“當時,沒有太在意老媽的想法,以為她是說一說而已,沒有放在心上。”陳海說。

在往后的日子里,楊菊榮又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多次提及。陳峻開始慢慢意識到老伴這次真不是鬧著玩的。

楊菊榮開始聯(lián)系捐贈遺體的事宜。楊菊榮首先找到的是她居住地的社區(qū)副書記劉珊珊。劉珊珊得知了楊菊榮的心愿,既被感動了,又感到犯難。

感動的是,她知道楊菊榮是一名“資深”志愿者,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她準備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yī)學科研,“如果換作是我,也許我會猶豫。”

后來,楊菊榮輾轉找到武漢市紅十字愛灑人間志愿服務隊隊長林學鋒,又通過林學鋒終于聯(lián)系上了負責漢陽區(qū)遺體捐贈的紅十字會遺體捐贈登記接收站。

幾經輾轉,楊菊榮離實現自己的心愿近了。

其實,在楊菊榮家,她并不是第一個打算生后捐獻遺體的人。“我大姐的女婿去世后也是把自己的遺體捐出來做醫(yī)學研究。”

在楊菊榮看來,捐獻遺體就是一件小事,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之常態(tài),“這也是我在人世間做的最后一點行善積德的事兒。”

“媽媽做志愿者、捐遺體都是為了行善”

對陳峻而言,他對自己的身后事是有安排的

陳峻是地地道道的漢陽人。在漢陽,他們老陳家在那里有一塊地。那塊地埋著他的祖父母和父母親。陳峻一直都想著落葉歸根,百年之后好好陪陪自己的父母。

陳峻坦言,當預感到老伴是動真格之后,自己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一邊是陪伴自己走過大半生的妻子;一邊則是自己心頭揮之不去的黃土地。

自己和妻子在上山下鄉(xiāng)中是同一個連隊的,那是個激情四射的時代。從軍旅農墾到異地分配,1978年相識七年的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就在這一年他們的兒子陳海出生了。

回想43年的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陳峻對老伴做出的許多事很少有反對,尤其是在社區(qū)做志愿者這件事更是全力支持。

在剛剛做志愿者的時候,陳峻曾經反復對老伴說:“我們當志愿者可不是圖別人什么,你可千萬別要社區(qū)的錢。”楊菊榮也一直牢記著丈夫的這句叮囑。“除了逢年過節(jié)社區(qū)發(fā)的米和油,其他的什么也沒要,有的時候我們給一些生病在家的送菜還得自己貼錢。”楊菊榮退休后一個月的工資也就3000元。

43年,家里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做成的,或是夫唱婦隨,亦或是婦唱夫隨。

整個簽字和醫(yī)生詢問的過程,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

簽署完遺體捐獻志愿書后,楊菊榮撥通了兒子陳海的電話:“我們簽了。”“哦,你們簽了。”電話那頭陳海的聲音顯得很低沉。

晚上的家庭會議火藥味有點濃。“你們這樣做讓別人怎么看我?”陳海說。楊菊榮趕緊向兒子解釋:“怎么會找不到地呢?到時候會有機構給我們建一座紀念館。”在一旁的陳峻見狀也趕緊過來開導自己的兒子:“不要認為這是不孝!什么是孝順?讓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這就是孝順。”陳峻拍拍兒子的肩膀。陳海坐在媽媽旁邊,一言未發(fā),雙目直視前方,仿佛陷入了沉思。良久,似懂非懂地點頭。

“媽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陳海說,雖然媽媽年近70歲,但是思想很前衛(wèi)。由于陳海周圍并沒有捐獻遺體的先例,他開始主動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慢慢地對爸媽遺體捐獻的事情開始釋懷,并懂得父母的用心,“媽媽做志愿者是為了行善,捐獻遺體也是一種行善!”

關鍵詞: 志愿書 捐贈遺體 最后的貢獻 優(yōu)秀志愿者 老舊小區(qū)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