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月5日),一則“網紅在上海地鐵劈叉”的新聞走紅網絡。視頻顯示,人來人往的上海地鐵13號線,兩名身材姣好的女士,踩著音樂的步點,行走到地鐵屏蔽門前,面對人群進行了一個劈叉,引發(fā)乘客圍觀。
事后,上海軌道警方對二人做出了處罰:兩人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軌交公安處以行政警告。
兩位年輕的姑娘或許是想火,但如此方式顯然已經“過了火”。想上熱門,最終的結果卻是上了新聞。
公共場所不該是“秀場”,劈叉動作影響了地鐵正常的運營,也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這樣的行為固然吸睛,但絲毫不值得效仿和提倡。遑論在明確要求佩戴口罩的上海地鐵,兩位女生已經違反了這一秩序。
因此,處罰本身不僅是針對兩位女生,同樣也是對類似炒作行為的一次警醒。
這一事件本身似乎已被充分討論。但依然有一些問題值得商榷和思考。
首先,這兩位姑娘是否應該被這般苛責?毋庸置疑,對兩人的行為,必要的教育、處罰是必不可少的。而眼下,警方已對兩位女子進行了教育。但網絡上,對兩位女生謾罵聲依舊不絕于耳,甚至還存在人肉搜索、人身攻擊。
事實上,細究兩位女子的行為,并不存在違法,甚至也不存在部分網友所謂的“有傷風化”。女子除了沒戴口罩這一“硬傷”,其他只是“尺度”問題,并非“是非”問題。批評之余,兩位女生如意識到了問題,應當給予她們機會。而網絡暴力在任何時候都無助于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媒體報道顯示,這對雙胞胎姑娘此前曾是國內著名表演類院校的畢業(yè)生,還有運動員背景。完全有機會靠實力走紅,緣何要靠劈叉博關注?又是誰給了兩位女生在地鐵劈叉的“靈感”?
顯然,流量先行的思維模式“帶歪”了包括這兩位姑娘在內的“網紅”們。流量、網紅從來就不是貶義詞。但一批為了流量而踐踏“紅線”的“網紅”,一再刷新了公眾的認知,成了害群之馬,也讓行業(yè)屢生不正之風。
流量并非原罪,但是一味追求流量,為了流量不惜降低原則甚至無視底線的行為助長了類似行為。如此流量導也向讓默默耕耘的“老實人”被遺忘,卻讓“不老實”地踩紅線的網紅享受到了“紅利”,一定程度上這也給了人們去地鐵劈叉的“勇氣”。
相關平臺如何去管理此類內容,形成合適的流量導向,依舊是長期值得思索的問題。
此外,我們也必須看到,本次處罰的依據其實并非是兩位姑娘在地鐵劈叉的行為,而是她們沒有佩戴口罩。
有關部門應當如何管理“行為藝術”同樣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劈叉這種行為并不是問題的關鍵,而是這樣的行為影響了公共場合的基本秩序,也給遵守秩序的人帶來了隱患。這樣的行為肯定是“要不得”的。
但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多元化發(fā)展,如果“行為藝術”本身在不影響秩序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美感且具有合適的導向,似乎也不應該輕易“一刀切”式的拒絕這類行為。對于正當的行為藝術應當在管理的框架下,給予一定的空間。
所以,當下的輿論焦點似乎不該是去苛責兩位涉事女主。平臺如何管理和引導流量的導向,相關部門如何區(qū)分“行為藝術”和“炒作”,對公共空間進行有效的管理,這似乎才是這件事背后值得思索的問題。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