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青年女演員因代言多款微商產品而遭到自家粉絲吐槽。偶像不加甄別地頻繁接各類代言,其中甚至還有不少品質堪憂的微商產品,正在透支自己通過一部部作品積累起來的形象與大眾認同感。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人做過不完全統(tǒng)計,這位女演員代言的產品涵蓋了護膚品、游戲、教育機構、衛(wèi)生用品、食物、手機,全部加起來近20項,甚至超過了其一年出演劇目的數量。
明星“代言比作品多”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普遍現象,這是粉絲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雙重作用的結果。商家看中明星在粉絲群體中的號召力,而露個臉、發(fā)條微博就能輕松賺上一筆,比拍戲的性價比要高多了,明星也是“何樂而不為”。如此兩廂情愿,明星與產品的宣傳合作也愈發(fā)普遍。
然而,在這種愈發(fā)普遍的趨勢下,真正實現了“雙贏”的明星代言案例卻并不多。原因何在?過去,一個品牌會請來一位代言人集中進行宣傳;現在,遇上節(jié)慶等購物高峰季,品牌會為旗下每一個產品請來不同的明星作短期合作——銷量好繼續(xù)錄用,銷量不好直接換人。比起詮釋品牌特質的代言人,明星更像是拼業(yè)績的“銷售經理”。
這顯然是商家對明星及其背后龐大粉絲資源的攫取式開發(fā)。而明星雖然一時賺取了高額代言費,卻面臨著巨大風險。姑且不論品牌美譽度背后隱藏的隱形鄙視鏈,一些問題產品的安全隱患就足以讓明星掉入陷阱。早年,一些保健食品的虛假廣告就曾讓不少為之代言的老藝術家陷入爭議?;蛟S,老藝術家們也很委屈,畢竟自己并非醫(yī)學專家,接代言也是受了不良商家的誆騙,但消費者可不會這么想,就像當初商家沖著藝術家的人氣與名氣掏錢一樣,不少消費者正是沖著對老藝術家的信任而來的。
要知道,為品牌代言,公眾人物出售的絕不僅僅是自己的形象與背后的粉絲流量,更是“建之難毀之易”的名譽與信用,而這又直接影響到了演員未來的星途與人氣。還是那句話,形象靠經營,代言需謹慎。(張禎希)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