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注:本文發(fā)表于《中國外匯》2022年第24期,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2020年,受新冠疫情爆發(fā)影響,全球GDP增速由2019年的2.8%下降至-3.1%。2021年,受低基數以及疫情后經濟復蘇的共同影響,全球GDP增速反彈至6.0%。2022年,受主要發(fā)達經濟體收縮貨幣政策以及新興市場大國增速疲弱影響,全球GDP增速顯著下行。根據IMF在2022年10月的預測,2022年與2023年全球GDP增速分別為3.2%與2.7%。其中,發(fā)達經濟體GDP增速將由2022年的2.4%銳減至2023年的1.1%,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經濟體GDP增速在2022年與2023年均維持在3.7%。
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在新冠疫情暴發(fā)后均實施了極其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在2022年,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均在正?;?,而貨幣政策的正?;绕淞钊岁P注。自2022年3月至今,美聯儲已經連續(xù)7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高達425個基點。同期內,歐洲央行也連續(xù)3次加息,累計加息200個基點。美聯儲如此快速的加息幅度是自1980年代“沃爾克沖擊”以來最陡峭的。
換言之,發(fā)達經濟體的宏觀政策正?;绕涫秦泿耪呤湛s,將顯著影響這些經濟體在2023年的經濟增長。相比之下,歐元區(qū)與英國還正在遭受俄烏沖突引發(fā)的能源價格上漲的沖擊。因此,2023年,歐元區(qū)與英國經濟下行的幅度會顯著超過美國。相比之下,宏觀政策基本維持平穩(wěn)的日本經濟增速基本上波瀾不驚。例如,根據IMF2022年10月的預測,從2022年到2023年,美國GDP增速將由1.6%下降至1.0%,歐元區(qū)將由3.1%銳減至0.5%,英國將由3.6%銳減至0.3%,日本將由1.7%微降至1.6%。筆者認為,不能排除歐元區(qū)與英國經濟在2023年陷入負增長的可能性。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前景各不相同。首先,中國、印度與東盟經濟增速相對較為樂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上述三個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4.4%、6.1%與4.9%。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增速將在2023年上升,而印度與東盟經濟增速將在2023年下降。其次,受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推動,商品出口國在2022年增速強勁,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趨穩(wěn)甚至回落,這些經濟體在2023年也將面臨增速回落的局面。根據IMF的最新預測,拉美與加勒比國家經濟增速將由2022年的3.5%回落至2023年的1.7%,而中東和中亞國家經濟增速將由2022年的5.0%回落至2023年的3.6%。再次,深陷俄烏沖突的俄羅斯將繼續(xù)面臨經濟衰退的局面。根據IMF的最新預測,俄羅斯經濟增速在2022年與2023年分別為-3.4%與-2.3%。
在2022年,全球GDP增速已經低于全球通貨膨脹率。預計在2023年乃至之后2-3年,滯脹的格局將會維持。全球經濟增速可能在3%上下波動,而全球通貨膨脹率可能在5%上下波動。滯脹格局的持續(xù),無論對宏觀政策制定者還是金融市場投資者而言都是一種挑戰(zhàn)。
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非常動蕩,根源在于美國長期利率快速攀升以及美元指數的快速升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達到4.25%,美元指數一度逼近115。無風險利率的快速上升同時打壓了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我們在2022年下半年看到了全球股市、債市、大宗商品、黃金的價格下跌。美元指數的強勢意味著大多數貨幣兌美元匯率顯著下跌。其中歐元、日元、英鎊兌美元匯率更是跌至20多年來的新低。
對2023年全球金融市場走勢的判斷,核心取決于對美國長期利率走勢的判斷。而對美國長期利率走勢的判斷,核心又取決于對美國通貨膨脹率的判斷。筆者認為,盡管美國CPI同比增速已經在2022年6月達到9.0%的峰值,但考慮到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壓力、服務品價格普遍持續(xù)上漲、房價依然處于高位等方面,美國通貨膨脹率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在高位盤整,譬如未來半年內持續(xù)高于4-5%?;谏鲜鰧γ绹浡首邉莸念A測,筆者認為,盡管美聯儲將會降低每次加息的幅度,但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可能維持至2023年第二季度。等聯邦基金利率達到頂峰(可能在5.0-5.5%)后,美聯儲會在一定時期內將利率保持在該水平,直至通脹率明顯回落。
如果上述判斷是正確的,那么筆者的預測是,美國長期利率與美元指數的頂部都可能出現在2023年1季度或2季度。本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頂部很難超過4.5%,美元指數的頂部可能就在115-118左右。在2023年下半年,隨著美國長期利率與美元指數掉頭向下,全球風險資產與無風險資產價格均可能迎來一波反彈。
盡管最近全球股市、債市與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在反彈,但筆者認為,這波反彈的基礎并不牢固。一旦2022年11月或12月美國通脹率下行不及預期,那么短期內美國長期利率與美元指數仍可能再度反彈。換言之,未來半年內很多金融指標都會呈現雙邊波動態(tài)勢,而難以形成單邊趨勢。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