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豬肉雖小但關乎國計民生。同時,基于中國的CPI統(tǒng)計方式,豬肉價格更關乎整體食品價格的穩(wěn)定。以9月份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為例,在2.8%的CPI整體漲幅中,僅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就占了約1.56個百分點,而食品價格的上漲又與豬肉價格大漲36.0%、漲幅比上月擴大13.6個百分點密切相關。
從歷史看,中國CPI上漲通常與農產品、食品價格關系密切。為什么?這當然和中國農業(yè)產業(yè)不斷市場化、產業(yè)鏈分工不斷細化的改革發(fā)展相關。比如,過去農民自產自銷、進城買菜,基本沒有考慮土地成本,也不會考慮人力成本,更不會考慮時間成本,如此等等。但隨著農業(yè)產業(yè)化不斷發(fā)育,從育種育苗到科學種植,從收割倉儲到運輸加工,幾乎所有環(huán)境都商業(yè)化了,整個農業(yè)產業(yè)鏈不僅吸收了大量就業(yè),而且農民增收了,這一切是不是都會體現在城市的餐桌成本上漲?這其實是正常的,體現了城市反哺農村的歷史趨勢。
但這里有個關鍵問題必須解決:更加準確、精致、及時、方便的信息服務。為什么?第一,中國城市的飲食結構已經發(fā)生巨大轉變,當年被定位于“農副產品”的需求可能已遠遠超越糧食等“主產品”;第二,從現實看,“農副產品”市場基本屬于自由市場,競爭劇烈,以農民為主的自由生產者處于劣勢地位。正因如此,政府應當下大力氣向農業(yè)、農村、農民輸送信息服務,加大整個市場的透明度,以使農民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獲得穩(wěn)定的信息支持,強化農民的價格察覺、議價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農副產品”的價格穩(wěn)定。
豬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一會兒是漲價引導出一哄而上生產過剩,一會兒又是跌價引導出過度屠宰肉賤傷農,以致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10月10至14日當周,因36個大中城市豬肉零售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宣布:豬肉市場進入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qū)間。隨之,國家發(fā)改委準備向市場投放今年第六批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據了解,今年6月以來豬肉價格開始一路上漲,9月8日,發(fā)改委投放第一批、3.77萬噸中央儲備,截至10月14日,已連續(xù)投放五批,合計10.71萬噸。
國家豬肉收儲與儲備投放的制度安排,顯然對穩(wěn)定市場價格和價格預期發(fā)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目前,國家已經制定了收儲與投放的“三級預警制度”,三級最低,一級最高。但進一步,國家儲備與投放是不是可以變成強大的信息引導機構?其實,儲備和投放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給出市場供求變化的信號。所以,不只是“三級預警制度”,而應當依據養(yǎng)豬周期,提前給出增養(yǎng)、減養(yǎng)的預測數值。
實際上,對于中國,基于龐大的數字時代優(yōu)勢,管理者獲取信息、統(tǒng)計信息,以及經營者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已經不再是難事。關鍵是要利用現有龐大的信息基礎設施,為市場提供較為充分的信息。當然,相關部門已經為此努力多年,但現在看,第一,需要大幅提升及時性和精準性;第二,需要大幅提高前瞻性;第三,需要大幅提高覆蓋性。總之,要想方設法為生產者提供更多的科學管理的依據,進而減輕宏觀經濟的波動。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