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國防部長魯道夫·沙爾平6月6日在德國“首都來信”網站發(fā)表題為《停止在自我找尋中徘徊》的文章稱,中國發(fā)展對歐洲不是威脅。全文摘編如下:
歐洲的內部結構必須妥善應對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因為在這個持續(xù)高速變化的世界中,歐洲已經變得相當渺小。
歐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區(qū),其經濟總量幾乎占世界30%,如今,這一比例已降到近15%。同一時期,美國的占比由大約20%降至不足15%。亞洲出現了增長,特別是中國,且速度極快。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如今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這是威脅嗎?不,恰恰相反,對遠東和非洲一些國家的人們來說,這首先是一種幸運。經濟繁榮意味著許多人有住房,擁有更好的教育和衛(wèi)生系統(tǒng)以及收入增加——簡言之,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擺脫饑餓與貧困。在歐洲,也應該重新更多地從民生角度考慮政治。
目前,全球人口僅有7%生活在歐洲,這一比例很快就減至5%。一代人后,亞洲人口將占全球總人口的約60%,非洲人口占22%。
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計算,2020年,歐洲中產階層的開支占全球27%(幾乎是人口占比的4倍),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降至20%,而亞太地區(qū)的開支占比則將從43%升至57%。
人口、經濟增長、購買力——當然無法僅通過它們來定義未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挑戰(zhàn)、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和恐怖襲擊威脅唯有通過全球合作才能加以解決。
有購買力的地方,也應該有生產——這就是為什么卡爾·哈恩領導下的大眾汽車集團當年作出在中國生產的決定如此具有開創(chuàng)性。
那些使國際分工和共同繁榮成為可能的標準和規(guī)范呢?歐洲,特別是德國在這些方面仍然領先,但迫切需要與新興經濟體展開更多合作。歐洲在這方面的倡議不足,過于關注自身而非世界。如果要關注世界,歐洲,特別是德國就必須告別所謂“道德呼吁”,轉向基于價值觀的現實主義。
歐洲能夠也必須點燃對自己和未來的熱情。世界不會等待一個在自我找尋中徘徊的歐洲。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