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幾乎在飲品界全面鋪開,大部分品牌都布局了無糖飲料市場。無糖風潮甚至刮到了烘焙界、冰淇淋界。然而近日有研究指出,無糖食品食用過多,患癌的風險會增加,且會增進食欲,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極目新聞記者采訪營養(yǎng)學專家了解到,無糖食品長期過量攝入有一定風險,消費者食用應注意適度。
諸多品牌爭相布局無糖市場
3月30日,在武漢徐東大街一家大型超市內,00后小李向購物車放了不少無糖飲料,包括無糖可樂、無糖氣泡水、無糖冰紅茶、無糖涼茶等等。“最近兩年幾乎不喝含糖飲料了,室友說無糖飲料喝了不容易發(fā)胖,但父母也不讓我多喝,說是并不見得很健康。”
在江城多家品牌茶飲店內,店員介紹,多款飲品的制作都有含糖和零卡糖兩種選擇,消費者可根據需求選擇。但有消費者反饋,零卡糖奶茶口感沒有含糖奶茶好,而且如果加了奶蓋或奶油,一杯熱量并不少。
在電商平臺,有商家推出的烘焙甜品也打出了“無糖”的賣點,有無糖蛋糕和無糖歐包等多種商品供消費者選擇,并標注了熱量。有客服人員表示,無糖甜品的熱量只有含糖甜品的一半。
此外,盒馬鮮生售賣的冰淇淋產品,也有多個品牌上架了代糖冰淇淋,將“無糖”“低熱量”作為商品賣點,也有不少女性消費者選購。
一項網絡調查顯示,51.3%網民相信無糖飲料無糖的說法,認為有利于健康;30.8%網民則表示半信半疑;還有17%網民表示不相信,無糖只是噱頭。
研究稱代糖攝入過量有風險
無糖食品真的更健康嗎?2022年3月24日,法國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期刊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論文。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劑并不是糖的安全替代品,一些人造甜味劑與癌癥風險增加有關。
為了評估人造甜味劑的潛在致癌性,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研究的 102865 名法國成年人的數據。在平均隨訪七八年后,研究發(fā)現,與非消費者相比,攝入大量人造甜味劑的參與者患整體癌癥的風險高13%,其中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鉀與癌癥風險增加尤為明顯,大量攝入這2種甜味劑,乳腺癌和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更高。
但也有專家提出異議,這項新研究中關聯的規(guī)模相對較小,結果很可能會受到混淆,需要更多高質量的研究來明確回答這個問題。
另有一項研究發(fā)現:同樣喝碳酸飲料,喝無糖胖的人更多,得糖尿病的人更多。醫(yī)生分析,0卡0糖飲品中含有刺激食欲的成分,反而會使消費者想吃東西,增加了肥胖、患糖尿病等風險。
專家稱無糖食品食用應適量
雖然研究結果尚有異議,但不少業(yè)界人士都認同一種觀點,就是過量攝入代糖存在風險。
武漢協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蔡紅琳表示,0糖0脂0卡飲品意味著它本身沒有什么營養(yǎng),“無糖食品,本身是一種概念炒作,過多食用對身體并無益處。”
同時,蔡紅琳提醒,無糖食品雖然不含糖,但是含有一些食品添加劑,人體器官同樣需要“工作”,參與代謝,從而增加肝腎負擔,“年輕人喜歡喝飲料可以理解,但要注意適量。”
此外,對于無糖奶茶和無糖蛋糕等食品,蔡紅琳認為,雖然茶飲和蛋糕使用的零卡糖,但其他原料也可能含有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沒有蔗糖的食物并不等于沒有熱量,也不適合過量飲用。
蔡紅琳表示,代糖是否安全,目前尚無權威的結論,隨著研究的發(fā)展可能推翻過去的認知。但業(yè)界普遍認同一種觀點,長期過量攝入代糖有一定健康風險,建議消費者食用應該適度。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